国际金融杂志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管/主办: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刊号:CN:11-1373/F
国际刊号:ISSN:1673-8489
期刊信息

中文名称:国际金融杂志

刊物语言:中文

刊物规格:A4

主管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创刊时间:2007

出版周期:月刊

国内刊号:11-1373/F

国际刊号:1673-8489

邮发代号:

刊物定价:280.00元/年

出版地:北京

首页>查看文章

认知心理学中注意力机制论文的实验研究写作

时间:2024-12-25 15:35:06

认知心理学中注意力机制论文的实验研究写作.jpg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认知心理学中注意力机制在视觉搜索任务中的作用。通过操纵目标刺激与干扰刺激的特征差异以及呈现方式,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和反应时测量方法,对被试的注意力分配和搜索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标刺激与干扰刺激的特征对比度以及呈现的空间布局显著影响被试的注意力分配和搜索绩效,支持了基于特征的注意力选择理论和空间注意力理论,为进一步理解人类注意力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注意力机制;视觉搜索;眼动追踪;反应时

一、引言

注意力是认知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人类感知、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各种认知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复杂的视觉环境中,人们能够快速而有效地搜索到特定的目标,这依赖于注意力机制对视觉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以往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关于注意力机制的理论模型,如基于特征的注意力理论、空间注意力理论以及基于物体的注意力理论等,但这些理论在不同的实验情境下的适用性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觉搜索实验,旨在深入探讨注意力机制在视觉信息处理中的具体作用,为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实验证据。

二、实验方法

(一)被试

选取 [X] 名年龄在 [18 - 30] 岁之间的大学生作为被试,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精神疾病史,且均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二)实验材料

视觉搜索任务材料:使用 E-Prime 2.0 软件编程生成一系列视觉搜索刺激。实验刺激包括目标刺激和干扰刺激,目标刺激为特定颜色(如红色)和形状(如圆形)的图形,干扰刺激则为其他颜色(如绿色、蓝色等)和形状(如三角形、方形等)的图形。刺激呈现于 19 英寸的电脑显示器上,背景为黑色,屏幕分辨率为 1280×1024 像素。

眼动追踪设备:采用 Tobii T60XL 眼动仪记录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眼动数据,采样率为 60Hz,该设备能够精确追踪被试的注视点位置、注视时间、眼跳轨迹等参数,以分析被试的注意力分配情况。

(三)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 2(目标 - 干扰特征对比度:高、低)× 2(刺激呈现布局:分散、集中)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目标 - 干扰特征对比度为被试内因素,刺激呈现布局为被试间因素。

目标 - 干扰特征对比度:在高对比度条件下,目标刺激与干扰刺激在颜色和形状两个特征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在低对比度条件下,目标刺激与干扰刺激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较为相似,增加搜索难度。

刺激呈现布局:在分散布局条件下,目标刺激和干扰刺激随机分布在屏幕的各个位置;在集中布局条件下,目标刺激和干扰刺激集中分布在屏幕的中心区域。

(四)实验程序

被试坐在距离显示器约 60cm 的位置,首先进行眼动仪的校准。校准完成后,向被试呈现指导语,告知其在屏幕上搜索特定的目标刺激,并在发现目标后尽快按下鼠标左键做出反应,同时强调要尽量保持头部静止,自然地进行视觉搜索。

每个实验条件下包含 [X] 次试验,试验顺序随机呈现。每次试验开始时,屏幕中央先呈现一个白色的注视点 “+”,持续 500ms,然后呈现视觉搜索刺激阵列,直到被试做出反应或者超过 3000ms 的最长反应时限,刺激消失后屏幕呈现 1000ms 的空屏作为间隔。实验过程中,眼动仪同步记录被试的眼动数据。

实验结束后,对被试进行询问,确保其理解并遵守了实验要求,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保存和整理,以备后续分析。

三、实验结果

(一)反应时结果

对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目标 - 干扰特征对比度的主效应显著(F (1, X) = [具体数值], p < 0.001),高对比度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低对比度条件下的反应时;刺激呈现布局的主效应也显著(F (1, X) = [具体数值], p < 0.05),分散布局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集中布局条件下的反应时;此外,目标 - 干扰特征对比度与刺激呈现布局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1, X) = [具体数值], p > 0.05)。

(二)眼动指标结果

注视时间:对不同条件下的平均注视时间进行分析,发现目标 - 干扰特征对比度对注视时间有显著影响(F (1, X) = [具体数值], p < 0.001),低对比度条件下被试对刺激的注视时间更长;刺激呈现布局对注视时间的影响不显著(F (1, X) = [具体数值], p > 0.05);交互作用不显著(F (1, X) = [具体数值], p > 0.05)。

注视次数:类似地,目标 - 干扰特征对比度的主效应显著(F (1, X) = [具体数值], p < 0.001),低对比度条件下注视次数更多;刺激呈现布局的主效应不显著(F (1, X) = [具体数值], p > 0.05);交互作用不显著(F (1, X) = [具体数值], p > 0.05)。

眼跳幅度:眼跳幅度的分析结果显示,刺激呈现布局对眼跳幅度有显著影响(F (1, X) = [具体数值], p < 0.05),分散布局条件下的眼跳幅度更大;目标 - 干扰特征对比度对眼跳幅度的影响不显著(F (1, X) = [具体数值], p > 0.05);交互作用不显著(F (1, X) = [具体数值], p > 0.05)。

四、讨论

(一)对反应时结果的讨论

反应时结果表明,目标与干扰刺激的特征对比度显著影响被试的搜索速度,高对比度条件下被试能够更快地检测到目标,这与基于特征的注意力理论相一致。该理论认为,在视觉搜索过程中,人们会优先关注那些与周围环境具有明显特征差异的刺激,从而更快地定位目标。此外,刺激呈现布局也对反应时产生了影响,集中布局条件下反应时更短,这可能是因为在集中布局中,目标和干扰刺激所处的区域相对较小,被试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在该区域内进行搜索,减少了搜索范围,提高了搜索效率,支持了空间注意力理论中关于注意力资源在空间上分配的观点。

(二)对眼动指标结果的讨论

眼动指标进一步揭示了注意力机制在视觉搜索中的作用。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的结果表明,在低对比度条件下,被试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注视次数来辨别目标与干扰刺激,这说明当目标与干扰刺激的特征差异较小时,被试需要更加仔细地对每个刺激进行加工,以确定其是否为目标,这也为基于特征的注意力选择过程提供了证据。而眼跳幅度的结果显示,分散布局条件下眼跳幅度更大,这是因为在分散布局中,目标和干扰刺激分布范围更广,被试需要进行更大范围的眼跳来搜索整个屏幕,进一步说明了空间布局对注意力分配和眼动行为的影响。

(三)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结果为认知心理学中关于注意力机制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验证了基于特征和空间的注意力理论在视觉搜索任务中的适用性,有助于深化对人类注意力本质和信息选择机制的理解。在实践方面,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人机交互设计、广告设计、交通安全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例如,在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目标与背景的特征对比度,合理安排信息的空间布局,来提高用户对目标信息的搜索效率和注意力分配的合理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在广告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注意力机制的原理,使广告中的关键信息更加突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在交通安全领域,交通标志和信号的设计也可以参考本研究的结果,使其更容易被驾驶员快速准确地识别,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结论

本实验通过操纵目标 - 干扰特征对比度和刺激呈现布局,采用反应时测量和眼动追踪技术,深入研究了认知心理学中注意力机制在视觉搜索任务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目标与干扰刺激的特征对比度以及刺激的呈现布局均对被试的注意力分配和搜索绩效产生显著影响,支持了基于特征和空间的注意力理论。